第(2/3)页 你们不是说春晚节目太糯不敢玩讽刺了吗?看看,我就敢! 我勇不勇? 勇完了,然后呢? 没有然后了。 小品节目不搞笑,这事儿本身就很搞笑。 而且这个节目,很明显就是各个派系团队妥协出来的产物——讽刺,但点到而止;演员前前后后加起来得有五六个人,明显都是各个派系塞进来刷脸的。 一遍看下来,周灏甚至都不知道主角到底是谁,愣是把一个十分钟的小品整成了明星舞台秀…… 看着台上那尬出天际的表演,他莫名回想起了隔壁地球村的那位陈小二。 作为小品之父,他当年第一次带着《吃面条》去春晚的时候,同样遭到了各种掣肘和歧视,节目甚至一度面临被扼杀的危险。 关键时候,是当年的总导演黄一鹤力排众议扛下了所有风险和责任,把陈小二和“老许”送上了春晚舞台,这才有了初代目的小品之王。 而雷倩,显然不可能有这种魄力。 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 老祖宗诚不我欺! 在几场彩排过程中,周灏也发现自己似乎成了被孤立的对象。 一个个见到他的时候都会客客气气喊一声“周老师”,但也都是最基本的礼节性招呼而已,压根没人和他深谈,很明显都在避着他。 起初周灏还有点纳闷,不过很快他就从孔林那里得到了答案。 “你小子直接驳了人家的修改意见,还干脆撂挑子了……这不是直接往人家脸上抽巴掌嘛,能给你好脸色才怪了!” “也就是雷倩还指着你能出把力,所以对你和颜悦色了,要是没她镇着,搞不好你在那里连盒饭都蹭不上了……别以为这是玩笑话,这是真事儿!” 周灏哑然。 难怪隔壁地球村那边,前后几代小品之王都陆续隐退,而且退出之后都异口同声说过类似的话——太累了,实在是太累了,那就不是搞创作的地方。 前后两次亲身参与下来,周灏有点理解他们的说法了。 在这种环境里工作,确实累。 也难怪节目质量一直上不去,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各方面妥协出来的,它能好得了吗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