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中至少一大半,还都是兜售情怀的作品,真正的原创作品,在大陆早就没市场了! 天天有人怪大陆市场封闭,搞地方保护政策影响了港台影片的票房……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只是狡辩甩锅的蹩脚借口而已。 真正的问题,还是出在自己身上。 都整整二三十年过去了,华夏都已经从GDP第五的发展中国家,进化到“发展中国家”了,社会的面貌都已经不知道翻了多少番了! 众所周知,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,这二三十年的巨大社会变迁,给大陆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,哪怕内娱工作者集体退步,每年依然能稳定贡献出几部票房爆炸的好片。 而香江这边呢? 这么多年了,还在吃三十年前的题材红利。 江湖义气、兄弟情、警匪冲突、职场宫斗……哪怕是山珍海味,连续吃个三十年都会腻味的,更何况是电视电影? 影视从业者的嘴巴会说谎,但市场会教育每一个嘴硬的人,你不行就是不行! 刚刚怼完了一个,又有一个女记者把话筒捅了过来。 “周导,网路上有不少人说《那些年》取得的成绩全靠营销,尤其是借了《华夏好声音》的人气红利,你认同这个观点吗?” 周灏正准备怼回去,没想到一旁的蔡天欣忽然开了口。 “这个问题,我应该是有点发言权的。”蔡天欣扭头对周灏说了句SORRY,然后继续道:“我一直都是周老师的fans,《那些年》公布之后我就开始追踪相关的动态消息,然后才被顺理成章引导去看了《华夏好声音》。” “所以以我个人经历来说,并不是《那些年》借了好声音的光,而是《好声音》借了《那些年》的光,如果没有《那些年》的引流,我或许根本不会去看那个音综节目。” “而且我相信,我应该不会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……”蔡天欣顿了一下,看向了后面的年轻观众们,“对吧?” “对!” “我也是先知道《那些年》的!” “要不是《那些年》引流宣传,谁知道什么《华夏好声音》啊?” 听到这众口一辞的附和声,女记者尴尬败退。 连着折了两员大将,同伙明显有点不甘心,还想继续追杀,结果司仪小姐赶紧跑了过来,“诸位媒体朋友如果还有问题,等到晚会之后再采访好吗?” “两位这边请,小心地上有线缆……” 在司仪引导下,两人来到了签名墙前面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