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青春是什么样的? 天真、单纯、热血、冲动…… 每当回忆起来时,总会有种酸酸涩涩的幸福,细想之下却又哪哪都是遗憾。 想到最后,总会感慨一句“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少年游”…… 这是无数导演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东西,但真正能把这些回忆元素真正用镜头语言呈现出来的,少之又少。 有些导演也知道自己能力有限,所以干脆用了取巧的方式——用自己杜纂的故事情节,去放大那些青春的冲动和遗憾,在冲突中让那些感性的元素更有冲击力…… 这么玩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——故事的冲突点和矛盾点很容易带动观众情绪。 当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——容易被反噬,遭到观众唾弃。 而《那些年》呈现出来的故事,细腻而温柔,酸涩而幸福……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,屏幕前的不少人几乎是一边抹眼角一边姨母笑,情绪被拉扯得一愣一愣的。 而当这对欢喜冤家在一次次的误会中擦肩而过时,影片也终于推进到了最后。 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对欢喜冤家最终会终成眷属,迎来大团圆结局时,影片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意料之外的走向。 沈佳宜嫁人了,嫁给了一个成熟稳重的大叔。 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,开场时候柯景腾悉心打扮自己,并不是去当新郎的…… 这对欢喜冤家,终究还是错过了,硬生生处成了朋友。 而当最后在婚礼现场,司仪召唤所有人来个大合照的瞬间,当柯景腾站在沈佳宜身边无心一瞥看过去时,那遗憾和不甘几乎要溢出屏幕。 咔嚓。 照片定格的瞬间,屏幕前无数人的眼泪都夺眶而出。 这份遗憾并不独属于柯景腾,同样也属于他们。 “如果当初我能勇敢一点……” “如果当初我能耐心一点……” “如果当初我能留在那里发展……” 无数死去的回忆,开始疯狂撕咬折磨…… 惊鸿的会议室里,所有员工几乎齐聚一堂,一起看完了“首映”。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,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 灯光亮起,不少女职员的眼睛也都还是红通通的。 有遗憾的又何止是柯景腾们呢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