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章百济降-《大唐古武系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当然说是请示李承乾,这完全是假话,从开战之初,就定下了十多种作战计划,每一个细节又有几种不同情况的应对,这是司徒长风召集二百多个将领集体思考,商议做出的决策。

    尽量考虑方方面面,让每一个人都做到如同机械般配合协调,做出‘傻瓜式操作’,这样能很大部分可能避免出现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的情况。

    大唐日后作战,都会参考这种案例,朝廷上那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将将组成强大的军事指挥部,配合九十九名智囊团成员。制定作战计划。

    当前方军队站稳脚跟,大唐后续普通府兵,年轻文士,就开始登陆了。

    这一批多达上千人的士子,十五万府兵,就是为长期占领半岛做准备的。

    至于李承乾,在他收到百济投降的消息之后,又会向朝廷请求援助,无论是人员,还是钱粮。

    当然这是整个大唐上上下下,最喜闻乐见的事情。

    首先是各大世家,士子,因为要治理地方,就离不开文人;其次是底成官员,大量有一点能力的底成官员,甚至是小吏被提拔起来,虽然说这官做得有点远,但权力不小啊。

    商人也很高兴,除了外贸产品,其他的国家大量需要,虽然说利润不高,但是不愁销路,无论是粮食布匹,还是陶瓷瓦罐,甚至是竹子编的背篓,都能换钱。

    商人到处收购,统一运到指点地点,换回钱财,又继续找百姓收购,或者请工人制作,这又拉动了地方经济,让百姓多了收入。

    当然,最高兴的那只能是李世民,国外开疆拓土,国内一片繁华,原来无数无法安置的士子,全都离开了长安,偶尔他还会感觉到怎么就连最底层的小吏都不够用。

    看不顺眼的人,也都被驱使出去,小官那是发配,明升暗降,高级官员就是巡查全国。

    安排几个巡查组,轮流,交叉巡视,既稳定了地方,查处了一些贪官污吏,收获了好名声。

    而且还统计了全国一些以前未曾注意的细节,比如山川矿石,果树蔬菜,地方特产,这些又将为下一步全国大开发做出准备。

    这些很大一部分都是司徒长风的建议,如今效果显著,让原本想到司徒长风就不待见的李世民,如今也顺眼多了,深感这波不亏,于是乎伊州侯府就得到大量赏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