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五章(血灵石)-《血狼神兵》
第(2/3)页
这还好说,饥饿在肠胃中,就跟恶魔一般在吞噬五脏六腑,极度的缺水,使全身正在逐渐地僵化,正向木乃伊的程度靠拢。
在洞中,费尽全部心神,抓住的最后一只老鼠,也皮爪都进了肚中。
万念俱灰之下,他这才摸摸索索靠近那几具骷髅。
希望在那里可以找到一丝求生的希望。
触碰之下,那些骷髅竟然化作粉尘。
一股刺鼻的硫磺类气息,差点令他窒息,
他捂住鼻子,赶紧后退,
一丝微弱的光,在骨灰中闪亮。
他定定的看着。
心想,怎么这里会有光?
心中忽然一喜,有光,就应该有光能射进来的缝隙---
他扑过去,摸摸索索,在骨灰中摸出一枚金刚的扳指。
一丝微风,轻轻掠过了他的头顶,
他惊异无比的仰起头,定定的凝立不动,
不一会儿,又是一阵。
似乎带着草木的气息。
忽然间,他发现,这里的洞顶格外的高,洞壁的上方似乎有微弱的亮光,若不细查,很难发现与这洞中的黑暗有什么区别。
问题是,石壁陡峭光滑,毫无着力之处。
而且,洞高也在两丈开外。
即便如此,求生的希望总算有了。
高玉信心满怀,抽动了几下干涩的喉咙,又晃晃头颅。努力使自己振作起来。
在大雪山上,他认识了死亡,死亡威胁的可怕,以及战胜死亡,求生的欲望带给人的乐趣。
若非大雪山的经历,他不可能熬到现在。
应该也如那几具骷髅一样,再也倒地不起。
于是,拼出十二分的精力,拉开距离之后,纵越而起。
一次,两次,三次---
在第五次上,他再也纵越不起,仅仅离地不到三尺,便即跌落。
他的脑中依然映现那几具骷髅的影子。
也许,他们也是强者,甚至于强过他几倍。
命运也许就是这样,
能有人在这里陪着,也不算最倒霉的。至少,有个伴。
如此想着,身子便软踏踏往地上跌落,
可是,高玉忽然感觉,他软软的身躯,并没往下跌落,而是慢慢的,一沉一浮,不断上升,
高玉已是觉出了不妙,因为,一股浓烈的腥臊气息扑面而来,那巨大的吸力,便是来自上面。
一阵凉风扑面而来,高玉似乎听到一阵淅淅索索的声响。
面临死亡的恐惧和求生的渴望,此时刻在心中挣扎,徘徊。
然而,一切都来的令人意外,又似乎太晚。
他的身子在升到洞顶的一刹那间,他看到了生命的一线微光。
一个堪堪爬过身躯的狭长石缝呈现眼前,
同时,他也看见,一只卷缩在对面石缝中碗口粗细的巨蟒,正对他虎视眈眈。
幸亏,他的袖口中还有一支锋利的短匕。
也许是饥饿已久的缘故,蟒蛇拖着疲软的身躯,慢慢悠悠往这边爬过来,
它的嗅觉告诉他,猎物就在眼前,
他的头颅缓缓的伸过了石缝,
高玉手起刀落。
蟒蛇的头颅被斩了下来。
这真是一顿美餐,尽管,这是他第一次生食肉食,
尤其是蟒蛇的血液,简直媲美琼浆玉液。
高玉吃饱喝足,看着剩余的蛇肉,心想,这便是剩下的口粮,走出走不出这个魔窟,就全指望了它,
于是,他奋力拖着长长的蟒蛇身子,爬过石缝的空隙,
眼前竟是另一处洞天,
一座比之下面更为宽敞的洞窟,赫然就在眼前。
高玉将蟒蛇的尸体,找了个安全的地方,保存好,便沿着洞窟摸黑前行。
现在,他的精力基本恢复如常,视觉良好,即便在黑暗之中,也基本认清洞中的状况。
洞窟似乎渐渐往山腹的高处攀升,也可以看得出,洞窟的走向是沿着矿脉走向往前进展,每前进十米左右,便是一处开阔之地。
高玉约莫进入洞窟百十米光景,眼前豁然开朗。
一个宽敞的厅堂,赫然出现。
高玉知道,这是挖玉的工匠,以及管事统领,吃饭休息之地。
高玉信步进入厅堂。
眼前的一幕,却令他错愕不已。
只见厅堂的中央,四把石椅上,竟然端端正正的坐着四具骷髅。
身着的服饰,依然光鲜亮丽,可以看得出,乃是隋唐时期的贵胄级人物。
高玉心中惊奇不已,
再看四围的石壁之上,居然刻满图文,龙飞凤舞,像是随意而为,又如精心杰作。
高玉站立石壁之下,仔细观阅,
才知,这四人乃是初唐时期的魔道四枭,
因觊觎灵玉而潜入此地。结果,被囚禁于此,临死前,遂将毕生的功法精髓,刻于石壁之上。以期有缘人承传继承。
高玉自小酷爱习武,与武技功法之类的书籍,偏爱有加,故此,对于武林典故,搏击秘笈,以及修真的术法,功要,基本都有涉猎,
对于石壁上的图文,仔细观阅之后,忽觉眼前一亮,心下想,这些修真的功法,简直是见所未见,闻所未闻,较之八荒三十六式,似乎更上一层,若是将这些功法练到极致,简直就是魔仙魔神之境。
高玉如此想入非非,忘乎所以,却哪知,这四位乃是初唐时期,修魔界四大巨擘,毕通,毕甘,毕岫,毕奈四兄弟。
因魔修达致之登峰造极之时,几欲进入合体之境时,遇上瓶颈,再难进去,闻知,若得灵石,方可破此瓶颈,达到魔修最高境界,
却不知,此昏招乃是出自正道光明大神为诛此四魔,设下的。
玉洞之中有无灵石,姑且不知,但凡修真之人,无论魔道鬼妖,若不借助自然之通灵法器,即便悟性再高,也须循序渐进,而且,能修到顶级神级的修士,袅袅无几。
若是时运通天,有法器神物助力,即便资质平平,也有望成仙得道,达到极致。
毕通毕甘兄弟乃属时运不济的极品修士,加之,四兄弟修真之时,一味急功近利,杀戮过重,却是迷失心智,引起正道义愤。才有如此下场。
看完壁上图文,高玉长吁短叹,心想,这四人倒也光明磊落,可敬可泣,临死前还有悔过的心念,这等荒僻之地,做给谁看?既然能够生还,却是为何坐化此地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