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五章:赐名“师翱铳”-《朱棣重生土木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「其一,我大明可以淬炼使用优质钢,增强官军的刀枪和盔甲。」

    「其二,我大明终于有了可以连发的火铳,虽然如今还只能三连发,但是朕相信,总有一天,大明的火铳可以做到持续连发!」

    众人也都纷纷转身,恭贺不绝。

    「臣为大明贺,为陛下贺!」….

    「臣等为陛下贺!」

    师翱的经历,很快传遍了整个畿辅。

    畿辅一带,和师翱出身一样低下,甚至还不如他的那些世代贱籍匠户们,都是不敢相信这居然是真的。

    一个粗鄙的小民,因为发明出了火脱机一种技术,可以使得火铳三连发,便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命运。

    或许,朱棣给予师翱的赏赐在那些王公大臣们看来并不算什么,可要是由小民的角度去看,这简直是难以相信的厚赏!

    师翱出身山西应州一普通卫所军户家庭,此生本该只有两种出路,一是作为本本分分的军户,平平无奇一生,将军户身份传给后辈,继续下去。

    一是被卫所军官作为私人佃农克扣,不仅

    世代军户籍不改,在平日耕守田务中还要兼顾作为军官的私人奴仆。

    无论怎么看,都绝无翻身的可能,但是师翱做到了!

    以卫所世袭军户,改换为民籍,其后一处宅院和白银千两的赏赐更好像是做梦一样,这一切,竟只因为一个小小的击发装置。

    师翱的事迹,不仅告诉天下,如今景泰这一朝对匠户和贱籍子弟们的一视同仁,更是表达了对火器的绝对重视。

    一时间,民间匠房之中,钻研火器之风顿起,各地卫所也因为朝廷放开了火器制造,纷纷重建铸所,招募有能之匠改进火器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一旦成为下一个师翱,改变的不仅仅是本人命运,更是全家全族世世代代的命运。

    景泰二年五月。

    一支离开京师半年之久的部队,停在了安定门外,为首的一名将领身着陈旧铁甲,头顶玄武盔,勒住了马缰。

    随着坐骑的一声嘶吼,数千人的军队井然有序地停下。

    「将军,要进城吗?」

    「陛下召见,怎能不从?」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