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棣却是走到窗檐边儿上,将窗户打开半扇,只为坐下去一抬头便能看见皎皎月华。 “皇爷,当心受风。”王诚端着茶壶走近前来,边倒茶边道:“皇爷白日里说了这事,奴婢便立即着手去办。” “这批新人,一些是各宫各殿互相认识的亲旧介绍,一些是从南海子净军中挑选,这些人虽然难堪大用,但是拉拢过来要简单得多。” “爷放心,从南海子净军招的人奴婢亲自验过,出身都干净。” 净军? 朱棣蹙眉嘀咕一声,这批人自己倒是没留神去想过。 “南海子?是海子里吗?” 这个地名,朱棣没听说过。 王诚解释道:“原先叫海子里,宣宗皇帝把那一片围建起来,便叫做南海子了。” 原来是好圣孙搞的! 朱棣恍然大悟,看起来好圣孙也随我的根儿,喜欢打猎。 南海子,在元朝时称作飞放泊。 元朝的皇家子弟们多训练海东青,在那里扑捉飞鸟、小兽为乐,又因为那一带河泊遍布,被称作飞放泊。 朱棣从大侄子朱允炆手里夺了皇位,迁都顺天后,因为酷爱行猎而将飞放泊扩建。 朱棣那时候还没有将飞放泊改换一个正式的名称,但民间百姓都管那里叫做海子里,所以也就这么叫了。 直至朱瞻基继位,将海子里一带大规模兴建围墙,设置官署,作为皇室正式的行猎围场,正式称呼自此便叫作南海子。 至于净军,简单说就是被放逐的太监。 有明一代,不只因为军户私自逃逸而屡禁不止,民间私下阉割想当太监的,也屡见不鲜,净军的主要来源就是这样一批人。 除此以外,便都是些身负罪责被发配过来的太监。 这倒也说得通。 毕竟皇城与民间不过一墙之隔,却是两片天地。 皇城外的穷苦百姓羡慕皇城内的生活,最行之有效且简单的方式,就是私下里把弟弟割了,使点银子进宫当太监。 至今,大明都未曾对太监的数额有过什么明确规定,这也是为什么,现在内廷总共有一万八千多名太监之多的原因。 私下阉割入宫,洪武、永乐两朝乃是死罪。 但是很快,朱棣发现实在杀不过来,想投机取巧当太监的人实在是太多。 所以从永乐十二年开始,朱棣采取了折中的办法,赦免了这些自阉入宫太监的死罪,将大部分送到九边各卫去干苦力,也算是创造了价值。 第(2/3)页